用HBase也快一年了,记录一下心得和理解。
Why HBase?
NoSQL之前还用过mongodb,当初选型就是HBase没跑了。关于各种NoSQL的特性讲解,可以参考那本很薄的《NoSQL精萃》。Mongodb是存document的,站在用户角度可以理解为JSON。很难想象Mongodb居然可以上市…这个东西很容易被用错。在上家公司供职的时候,有个同事说出了我对这个DB最大的concern:
Mongodb写的时候不需要做额外操作,拿到Object就可以直接写。我们这个场景天然适合mongodb。
这里最大的问题就是,对于任何数据库,写不是最终目的,写是为了将来能够查询。如果不能方便查询,写是没有意义的。即使是写log,也要考虑将来是要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查询。
AWS上还有DynamoDB,看起来像是Mongodb,但貌似对标的是cassandra。
从业务考虑,主要存储目标是高表,可以考虑存储通话记录这种功能场景。一个人会有很多通话记录,我希望每个通话记录能作为一行进行存储。显然,HBase这种range scan的查询特性跟业务天然合拍。
SQL or No SQL?
从当年google的big table,提出摒弃SQL,使用编程的方式替代SQL。再到big table退出历史舞台,google又搞了个spanner出来,重新请SQL走出来解决一切。可以看出,SQL,真的,很重要。而在HBase上写SQL,只有phoenix一家支持。
Phoenix
Phoenix的代码质量很让人操心。构造方法的参数列表写了好几行的,且没有任何长度限制(120?不存在的)。核心功能在小版本出bug,而且还是AWS上的选用版本。我在phoenix上踩的坑都好憋屈。跑到jira上去看描述都能把我逗笑了。。。 但是没办法,还得用。
CAP
HBase是CP,舍弃了A。C体现在CAS、行锁、多版本等一系列特性,P体现在region和region server。那么如果一台server挂了,怎么办?会丢数据吗?一台region server挂了,只会影响对这一台server的读/写。之前保存在挂了的这台region server的数据,只要硬盘不坏,数据就不丢。HBase的写是先写WAL再写memstore。
这里确实体现了HBase不支持HA的软肋了。当zookeeper与这台死掉的znode之间的session断掉一段时间后,zk认为这台server真的死掉了,会把这个znode删除。然后,会触发恢复操作。因为底层使用了HDFS,所以数据会有3份,可以用来恢复。下线的region发散到集群中的其他节点。但是由于待恢复的region的数据来源于集群中,数据的本地性很差,所有会有性能问题。这还是停留在理论上。我当初发现的问题是,一个server挂了,HBase根本就没有恢复过来。。。
HA
那么就没有别的办法保证高可用了吗?勉强有一个,双集群,replica,也叫复制。详见jira:10070。估计是整个HBase中最复杂的部分了,能把读可用性提高的99.999%,当然写还是会挂。
其他
HBase的查询还是得靠缓存。所以业务上,一定要对cache友好。特别是HBase on AWS,HDFS后面还有一层EMRFS。没有命中缓存性能差了好多。
查询不要太复杂,3层left join顶天了。很多查询,我都是查询raw data,剩下的自己做处理。不要过于依赖phoenix提供的高级功能,能用基本功能替代就用基本功能吧,业务稍微妥协一下也是好的…